以下为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。【适用省份:山东 湖北 江苏 河北 广东 湖南 福建】
试题内容: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1917年4月,毛泽东在《新青年》发表《体育之研究》一文,其中论及“体育之效”时指出: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。目不明可以明,耳不聪可以聪。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,即使是至强者,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;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,增益其所不能,久之也会变而为强。因此,“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,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。吾生而弱乎,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,未可知也”。
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。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《此处无声胜有声》
昨天看了部电影《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》(Children of a Lesser God)(1986),这类电影创作是有套路的,且容易博同情、拿大奖,如《雨人》、《阿甘正传》等等。要诀不外乎把缺点表现为特点,再拔高为特长。然其艺术真实确也来源于生活。其真实的可能正如今年考题所言: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。吾生而弱乎,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,”
当然这种道理在现代社会已是一种常识,对于缺残的歧视更属大逆不道,故无须繁加求证解读,唯艺术如何表现,更有兴味。
前面已经点出,艺术表现的模式:由缺点至特点再至特长。从人的审美心理变化轨迹观察,即:由否定、排斥到肯定、接受,进而欣赏和赞美。最极端的例子则是颠倒黑白,唯缺点为优点:与米罗岛的维娜丝相比,天下女子两条手臂尽属多余;与盲侠座头市相比,天下武林高手的两只眼睛都是冗赘;得“眇目丽人”,则“还视世之女子,无不余一目者。”(冯梦龙《情史》)由欲望缺憾引发审美张力,缺憾越大,张力越强。然张力过头,弓折弦断,这又是物极必反,走火入魔了。
《情史》中紧接“眇娼”(“眇目丽人”)下一则小故事便是“哑娼”。意趣同上,唯残疾者一盲一哑。
“说打南边来了个哑巴……”盲人擅长按摩推拿,说学逗唱,拉二胡弹琵琶;哑巴搞艺术似乎更有作为。演哑剧、跳芭蕾俱是长项。哑女玛丽·玛特琳(Marlee Matlin)因在《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》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。登泰登顶,小鲁小山。
“为政不在多言”,视觉上不能让人过瘾的综合艺术决不是精品。张继青演《牡丹亭》,举手投足、转瞬蹙眉。每一帧都是亮相,随处休止都是画。虽是载歌载舞,那唱词能听明白的有几人?林妹妹也得石头上坐半天才咂巴出味来。看电影《单身女孩 》(La fille seule )(1995),看得就是维尔日妮·勒杜瓦扬 (Virginie Ledoyen)风姿绰约地走街穿廊,登堂入室。“wiggling your butt like that”(法语听力无能,又未寻得原版法文字幕,权以英文字幕充数)。
“花若解语还多事”,电影《丽人行》(Two for the Road) (1967)对话太密,不过有句台词我很喜欢:“Just because you use a silencer doesn't mean you're not a sniper.”(装了消音器,并不代表你不是一个狙击手)我任性地翻译成“此处无声胜有声”。准确不准确不打紧,要的是那个味,正如我曾把英文短语“so far so good”望文生译为“天涯若比邻”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