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0月21日星期一

《俞陛云<诗境浅说>选录》(五)


《俞陛云<诗境浅说>选录附格律试析》(五)


【诗境浅说续编一】

五言绝句


寒夜思(三首)王勃
其一
久别侵怀抱,他乡色。
月夜调鸣琴,相何极。
1.用韵:仄起仄韵,
2.平仄:甲丙丁甲: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。平仄仄平平,平仄仄平仄。
丙式句自救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
其二
云间征思断,月下归愁切。
鸿西飞,如何别。
1.用韵:平起仄韵,
2.平仄:丙甲乙丙:平平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。平平,平平仄。
丙式句自救绝句中尤其多见,故或称“准律句”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
其三
朝朝碧下,夜夜清江曲。
复此相思,清尊渌。
1.用韵:平起仄韵,
2.平仄:丙甲丁丙:平平仄平仄,仄仄平平仄。仄仄平平平,平平仄平仄。
丙式句自救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
三首同一思友思乡之意,而分咏为三者,其第一首独坐有思,抚琴而思同调也;第二首望远有思,闻雁而思故侣也;第三首总结上意,言花朝月夜,山碧江清,无时无地不思也。一唱三叹,极写其寒夜之怀。结句借酒消愁,兼有樽酒重逢之望。作者去晋魏未远,故短章有淳朴之气,自是初唐风格。


南行别弟—韦承庆
万里人南去,三春雁北飞。
未知何岁月,得与尔同归。
1.用韵:上平五微。仄起不入韵式,
2.平仄:a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4.句式:全诗每句皆三字尾。
孤客远行,难乎为别,所别者况为同气。此作不事研炼,清空如话,弥见天真。唐十龄女子诗:所嗟人与雁,不作一行飞。皆蔼然至性之言也。


汾上惊秋—苏颋
白云,万里渡河汾。
心绪逢摇落,秋声不可闻。
1.用韵:上平十二文。平起入韵式,
2.平仄:d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4.句式:全诗每句皆三字尾。
一年容易,又听秋风,便有一种萧寥之感,生宋玉之悲,作欧阳之赋,良有以也。刘禹锡《秋风引》云:秋风入庭树,孤客最先闻。盖客里秋声,尤易枨触。故此诗言心绪摇落,秋声更不可闻也。起二句笔殊挺健。


自君之出矣—张九龄
自君之出矣,不复理残机。
思君如满月,夜夜减清辉。
1.用韵:上平五微。平起不入韵式,
2.平仄:丙丁丙丁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4.句式:全诗每句皆三字尾。
曲江乃唐时贤相,元宗若用其言,安有渔阳之变。此诗殆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后而作,借闺怨以寓忠爱之思。已过三五良宵,此后清辉夜夜,有缺无盈。见明良遇合,更无余望,较“衣带日以缓,思君令人老”等句,语婉而意尤悲。迨元宗遣官祠祭,已悔莫追矣。


江上梅—王适
忽见寒梅树,花开汉水滨。
知春色早,是弄珠人。
1.用韵:下平十一真。仄起不入韵式,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4.句式:全诗每句皆三字尾。
咏梅之事多矣,而独言弄珠人者,以地当汉水,遂忆及弄珠解佩之仙。犹之见罗浮梅而怀萼绿,见孤山梅而忆逋翁,本地风光,随手拾取也。

王昭君—东方虬
掩涕辞丹凤,衔悲向白龙。
单于喜,无复旧时容。
1.用韵:上平二冬。仄起不入韵式,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流水对。
4.句式:全诗每句皆三字尾。
起笔以流水句法作对语,白龙丹凤,属对殊工。后二句言风沙绝域,已失旧容,而单于见之,犹为惊喜,则昭君之绝艳可知矣。


萍池—王维
春池深且广,会待舟回。三平尾
靡靡绿萍合,垂杨扫复开。失粘
1.用韵:上平十灰。平起不入韵式,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4.句式:全诗每句皆三字尾。
池水不波,轻舟未动,水面绿萍,平铺密合,偶为风中杨柳,低拂而开,开而复合,深得临水静观之趣。此恒有之景,惟右丞能道出之。

竹里馆—王维
独坐幽篁里,弹琴啸。
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
1.用韵:仄起仄韵,
2.平仄:甲丙乙甲。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平仄。平平平仄平,平仄平平仄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《辋川集》中,如《孟城坳》、《荷池》、《栾家濑》诸作,皆闲静而有深湛之思。此诗言月下鸣琴,风篁成韵,虽亦一片静境,而以浑成出之。坊本《唐诗三百首》特录此首者,殆以其质直易晓,便于初学也。


玉阶怨—李白
玉阶生白露,夜久侵罗袜。
却下水精帘,玲珑望秋月。
1.用韵:平起仄韵,
2.平仄:丙甲丁丙:仄平平仄仄,仄仄平平仄。仄仄仄平平,平平仄仄仄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题为“玉阶怨”,其写怨意,不在表面,而在空际。第二句云露侵罗袜,则空庭之久立可知。第三句云却下精帘,则羊车之绝望可知。第四句云隔帘望月,则虚帷之孤影可知。不言怨而怨自深矣。

静夜思—李白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1.用韵:平起入韵,下平七阳。
2.平仄:平平平仄平,平仄仄仄平。仄平仄平仄,平平平仄平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前二句取喻殊新,后二句在举头低头俄顷之间,顿生乡思,良以故乡之念,久蕴怀中,偶见床前明月,一触即发,正见其乡心之切。且举头低头,联属用之,更见俯仰有致。


望终南残雪—祖咏
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
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
1.用韵:平起不入韵,上平十四寒。
2.平仄:甲乙甲乙。失粘
3.对仗:尾联对仗。
咏高山积雪,若从正面着笔,不过言山之高、雪之色及空翠与皓素相映发耳。此诗从侧面着想,言遥望雪后南山,如开霁色,而长安万户,便觉生寒。则终南之高寒可想。用流水对句,弥见诗心灵活。且以霁色为喻,确是积雪,而非飞雪,取譬殊工。


采莲曲—崔国辅
玉溆花红发,金塘水碧流。
相逢失,并着采莲舟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十一尤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前二句极妍炼,后二句莲浦相逢,乍惊美艳,仙侣并舟,低回不去,有目逆而送之意。折芳馨以相赠,许微波以通辞。作者含意未申,语殊蕴藉。


怨词—崔国辅
妾有罗衣裳,秦王作。
为舞春风多,秋来着。
1.用韵:仄起仄韵,
2.平仄:甲丙甲丙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披罗衣之璀璨,当日秦王座上,曾屡舞春风。乃老去芳华,捐同秋扇,犹之蓝田废将,抚锋镝之余生,望觚棱而陨涕,同是伤心之故也。

少年行—崔国辅
遗却珊瑚鞭,白马不行。孤平救,“马”失律并失粘
章台折杨柳,春日路旁情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八庚。
2.平仄:c。第二句三平尾。第三句三仄尾
3.对仗:无对仗。
偶过章台,因遗鞭驻马,而折柳道旁。借折柳以喻访艳,写少年荡子,随处流连之状。崔善赋小诗,虽非高格,而皆有手挥目送之致。



长干曲(三首)—崔颢
其一
君家处?妾住在横塘。
停舟问,或恐是同乡。
1.用韵:平起不入韵,下平八庚。
2.平仄:丙丁丙丁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
其二
家临水,来去江侧。
长干人,生识。
1.用韵:平起仄韵,
2.平仄:丙甲乙丙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
其三
下渚多风浪,莲舟渐觉稀。
那能待,独自逆潮归?
1.用韵:平起不入韵,上平五微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第一首既问君家,更言妾处,何情文周至乃尔?是否同乡,干卿底事,乃停舟相问。情网遂凭虚而下矣。第二首承上首同乡之意,言生小同住长干,惜竹马青梅,相逢恨晚。第三首写临别余情,日暮风多,深恐其迎潮独返。相送殷勤,柔情绮思,有竹枝水调遗意,视崔国辅《采莲曲》但言并着莲舟,更饶情致。


题僧房—王昌龄
棕榈花满院,苔藓入闲房。
彼此名言绝,空中闻异香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七阳。
2.平仄:b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次句苔藓入房,写禅室之人稀地寂,已迥殊尘境。三四句有“落花无言,人淡如菊”之意。凡良友存临,相喻以意,不在言词形迹之间,况与高僧晤对,默契于无言之表,但闻空际妙香,如雨天花于丈室。唐人山寺诗多言静境,此诗尤得静中之趣。



朝来曲—王昌龄
日昃鸣珂动,花连绣户春。
盘龙镜,惟待画眉人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上平十一真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唐人咏闺阁者,多言愁怨。此诗独写笄珈贵妇,伉俪情多。东方千骑,夫婿上头,驰骢马于天街,鸣玉已看官贵。拂盘龙之宝镜,画眉留待郎归,极写闺人美满之情。与“辜负香衾事早朝”句,同是金龟贵婿,而各有诗意。语云:欢娱之言难工,愁苦之音易好。作者可谓善状欢娱矣。


咏史—高适
尚有绨袍赠,应怜范叔寒。
不知天下士,犹作布衣看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上平十四寒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冠盖京华,斯人憔悴,一寒至此者,岂独范叔!天下士之布衣沦落者多矣。达夫生平,功名自许,以忤权贵,出宦彭州。此诗其有抑郁之怀耶?


九日思长安故园—岑参
强欲登高去,无人送酒来。
遥怜菊,应傍战场开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上平十灰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黄花三径,又发秋光,故少陵有丛菊故园之咏。复花发战场,感时溅泪,况未休兵,谁能堪此。嘉州尚有《见渭水思秦州》诗云:渭水东流去,何时到雍州。凭添两行泪,寄向故园流。亦思家之作。心随水去,已极写乡思,而此作加倍写法,感叹尤深。


登鹳雀楼—王之涣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十一尤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凡登高能赋者,贵有包举一切之概。前二句写山河胜概,雄伟阔远,兼而有之,已如题之量。后二句复余劲穿札。二十字中,有尺幅千里之势。同时畅当亦有《登鹳雀楼》五言诗云:迥临飞鸟上,高上世尘间。天势围平野,河流入断山。二诗工力悉敌。但王诗赋实景在前二句,虚写在后二句。畅诗先虚写而后实赋。诗格异而诗意则同。以赋景论,畅之平野断山二句,较王诗为工细。论虚写,则同咏楼之高迥,而王诗更上一层,尤有余味。


江南曲—储光羲
日暮长江里,相邀归渡头。
落花如有意,来去逐船流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十一尤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此诗与崔国辅之《采莲曲》、崔颢之《长干曲》,皆有盈盈一水,伊人宛在之思。但二崔之诗,皆着迹象,此则托诸花逐船流,同赋闲情,语尤含蓄。古乐府言情之作,每借喻寓怀,不着色相,此诗颇似之。题曰“江南曲”,亦乐府之遗也。



采莲曲—刘方平
落日清江里,荆歌艳楚腰。
采莲从小惯,十五即乘潮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二萧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云鬟雾鬓,盈盈正碧玉之年。水佩风裳,采采唱红芙之曲。诗既妍雅,调亦入古。楚腰十五,便解乘潮,犹之十岁胡儿,都能骑马,各从其习尚也


京兆眉—刘方平
新作蛾眉样,惟将月里同。
有来凡几日,相效满城中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上平一东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堕马新妆,盘龙高髻,闺饰相效之风,历汉唐以来,历明清而勿替。眉图十样,斗巧争妍。此诗咏新月眉痕,满城争学,特举其一端耳。


江南曲—李益
嫁得瞿塘贾,朝朝误妾期。
早知潮有信,嫁与弄潮儿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上平八齐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湖来有信,而郎去不归,喻巧而怨深。古乐府之借物见意者甚多,如:当门不安横,无复相关意。郎马蹄不方,何处寻郎踪。皆喻曲而有致。此诗其嗣响也。


塞下曲(四首)—卢纶
其一
鹫翎金仆姑,燕尾绣蝥弧。
独立扬新令,千营共一呼。
1.用韵:平起不入韵,上平七虞。
2.平仄:d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前二句言弓矢精良,见戎容之暨暨。三句状阃帅之尊严。四句状号令之整肃。寥寥二十字中,有军容荼火之观。

其二
林暗草惊风,将军夜引弓。
平明寻白羽,没在石棱中。
1.用韵:仄起入韵,下平二萧。
2.平仄:c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此借用李广事,见边帅之勇健。首句林暗风惊,不言虎而如有虎在。李广射虎事,仅言射石没羽,记载未详。夫弓力虽劲,以石质之坚,没镞已属难能,而况没羽。作者特以“石棱”二字表出之,盖发矢适射两石棱缝之中,遂能没羽,于情事始合。卢允言乃读书得闲也

其三
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
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。
1.用韵:仄起入韵,下平二萧。
2.平仄:c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前二首仅闲叙军中之事,此首始及战事。言兵威所震,强虏远逃。月黑雁飞,写足昏夜潜遁之状。追奔逐者,宜发轻骑蹑之。而弓刀雪满,未得穷追,见漠北之严寒,防边之不易也。

其四
野幕敞琼筵,羌戎贺劳旋。
醉和金甲舞,雷鼓动山川。
1.用韵:仄起入韵,下平一先。
2.平仄:c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
此首似与三首相接。边氛既扫,乃宏开野幕,饷士策勋。醉余起舞,金甲犹擐,击鼓其镗,雷鸣山应。玉关生入,不须醉卧沙场矣。唐人善边塞诗者,推岑嘉州。卢之四诗,音词壮健,可与抗手。宜其在大历十子中,与韩、钱起齐名也。



汉宫曲—韩翃
绣幕珊瑚钩,香闺翡翠楼。
深情不肯道,娇倚钿箜篌。
1.用韵:仄起入韵,下平十一尤。
2.平仄:c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此诗纯写宫中景物,惟三句“深情”二字,略见本意,而承以“不肯道”三字,则此句亦是虚写。韩为晚唐诗家,此作言汉宫之富丽,宫怨之低回,以含浑出之,欢愁两不着,在宫词中别是一格




罢和州游建康—刘禹锡
秋水清无力,寒山暮多思。
官闲不计程,遍上南朝寺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上平四支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首句“无力”二字,状秋水殊精。唐人诗中,善用“无力”二字者,如“柳条无力魏王堤”,“侍儿扶起娇无力”,为其能状弱柳及浴后倦态也。梦得由集贤学士出宦江左,适罢和州,遂遍赏南朝山寺之楼台烟雨。旋官苏州刺史,以报最,内擢京职,未尝以遨游废政。此诗作于游建康时。梦得有《金陵怀古》诗,白乐天推为探骊得珠,或亦在建康时作也。



淮阴行—刘禹锡
隔浦望行船,头昂尾幰。
无奈挑菜时,清淮春浪软。
1.用韵:仄起入韵,下平一先。
2.平仄:c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首句“望行船”,周益公诗话作“隔浦望郎船”。此诗为思妇送郎口吻,则从诗话作“望郎船”,意较明显。首二句言郎船已过别浦,但远见船之首尾低昂,可见其临波凝望之久。后二句言,问其时则挑菜良辰,览其景则清波春软,芳时惜别,尤情所难堪。宜黄山谷谓“淮阴行,情调殊丽也”。


远别离—令狐楚
玳织黄金履,金装翡翠簪。
畏人相借问,不拟到城南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十三覃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题既云“远别离”,宜铅华不御,深芳踪。乃前二句金履翠簪,炫妆丽服,何为其然耶?故三句接以畏人相问,不敢至城繁盛之区,颇似朱竹咏履词“假饶无意把人看,又何用明金压绣”。作者其借以寓讽耶?



春闺思—张仲素
袅袅边城柳,青青陌上桑。
提笼忘采叶,昨夜梦渔阳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七阳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五言绝句中,忆远之诗,此作最为入神。从《诗经》“采采卷耳,不盈倾筐。嗟我怀人,彼周行”点化而来,遂成妙语,令人揽挹不尽。



南浦别—白居易
南浦凄凄别,西风袅袅秋。
一看肠一断,好去莫回头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十一尤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首句凄凄南浦,为江淹恨别之乡。次句袅袅西风,乃宋玉悲秋之际。寄语征人,不若掉头竟去,强制离情,差胜于留恋长亭,赢得相看肠断也。皇甫曾《送友》诗云:相望知不见,终是屡回头。一言行者好去莫回头,一言送行者屡回头,皆情至之语。


勤政楼西柳—白居易
半朽临风树,多情立马人。
开元一株柳,长庆二年人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上平十一真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尾联对仗。
四句皆作对语,而不异单行,由于语气贯注也。首二句言,勤政楼乃当日旌旗拂露、紫禁朝天之地,今衰柳临风,驻马徘徊,怆然怀旧。后二句言,自开元至长庆,岁月悠悠,其间国运之隆替,耆旧之凋零,等于无痕春梦。剩有当年垂柳,依依青眼,阅尽沧桑。诗仅言开元之树,长庆之人,不着言诠,而含凄无限也。


问刘十九—白居易
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上平七虞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寻常之事,人人意中所有,而笔不能达者,得生花江管写之,便成绝唱。此等诗是也。即以字面论,当天寒欲雪之时,家酿新熟,炉火生温,招素心人清谈小饮,此境正复佳绝末句之“无”字,妙作问语,千载下如闻声口也。


江南逢故人—张祜
河洛多尘事,江山半旧游。
春风夜,又醉白蘋洲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十一尤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诗因逢故人而作,宜为喜慰之词。乃观其前二句,殊有低徊之感。首句言洛中羁泊,尘事多端,忽忽已为陈迹。次句言花月江东,半是旧游之地,过江春燕,犹认巢痕。后二句言,且喜春风良夜,与故人把臂,同醉洲。回首当年,微波踏洛水之尘,听曲泛秦淮之棹,酒阑话旧,不觉悲喜交乘矣。



题水西寺—杜牧
三日去还住,一生焉再游。
含情水,重上粲公楼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十一尤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首二句言欲去还留,恐胜游之不再,与朱放《题竹林寺》云“殷勤竹林寺,更得几回过”诗意极相似。但朱诗言再来不易,即截然而止;杜诗后二句,更申其意,谓碧溪无情之水,若为我含情,登临吟眺,余兴未尽,乃更上高楼,写足其恋恋之意。小杜之随处多情,宜其重过扬州,低回不置也。


寄远—杜牧
只影随惊雁,单栖锁画笼。
向春罗袖薄,谁念舞台风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上平一东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前二句皆以鸟喻人。首句指远人而言,谓书笈长征,随惊鸿而独去。次句自喻,谓雕笼深锁,类羁羽之难飞。后二句谓风多寒重,舞袖春单,谁念此憔悴姬姜,为筑避风台耶?不从忆远着笔,而言己之无人怜惜,冀动远人之听,早整归鞭也。


滞雨—李商隐
滞雨长安夜,残灯独客愁。
故乡云水地,归梦不宜秋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下平十一尤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首二句不过言独客长安,孤灯听雨耳。诗意在后二句。谓故乡为云水之地,归梦迢遥,易为水重云复所阻。即沈休文诗“梦中不识路,何以慰相思”之意。况多秋雨,则归梦更迟。因听雨而忆故乡,因故乡多雨,而恐归梦之不宜,可谓诗心幽邈矣。黄仲则诗“秣陵天远不宜秋”,殆本此意。


乐府—皮日休
宝马跋尘光,双驰照路旁。
喧传报戚里,明日幸长杨。
1.用韵:仄起入韵,下平七阳。
2.平仄:c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
一条软绣天街,遥见滚尘双骑驰来,雕鞍玉勒,照眼生辉。夹道朱门,非樊重之家,即王根之宅。道路喧传:至尊将于明日游幸长杨,故双骑驰报贵家以备侍从。诗境所言止此,而当日京都之繁盛,宸游之娱乐,车骑之辉煌,戚里之荣宠,皆含诗内,如展《清明上河图》一角也。


听筝—李端
鸣筝金粟柱,素手玉房前。
欲得周郎顾,时时误拂弦。
1.用韵:平起不入韵,下平一先。
2.平仄:b。
3.对仗:首联对仗。
此诗能曲写女儿心事。银筝玉手,相映生辉,尚恐未当周郎之意,乃误拂冰弦,以期一顾。夫梅瓣偶飞,点额效寿阳之饰;柳腰争细,息肌服楚女之丸。希宠取怜,大率类此,不独因病致妍以贡媚也。


春怨—金昌绪
打起黄莺上啼。
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
1.用韵:仄起入韵,上平八齐。
2.平仄:a。首句三平尾,次句孤平拗救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此等诗,虽分四句,实系一事,蝉联而下,脱口一气呵成。五七绝中,如“松下问童子”诗,“君自故乡来”诗,“少小离家老大回”诗,纯是天籁,唐诗中不易得也。


塞下曲—许浑
夜战桑干北,秦兵半不归。
朝来有乡信,犹自寄寒衣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上平五微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自昔边患,以汉唐为多。唐代回纥、吐蕃,迭扰西北,尤征戍频繁。诗言沙场雪满,深夜鏖兵,迨侵晓归营,损折已近半数。而秦中少妇,犹预量寒意,远寄衣裘,不知梦里征人,已埋骨桑干河畔矣。若张籍诗“欲祭疑君在”,韦庄诗“犹是春闺梦里人”,则全军皆没,诗尤沉痛。若沈如筠诗云:雁尽书难寄,愁多梦不成。愿随孤月影,流照伏波营。虽离情无际,胜于死别吞声也


溪口云—张文姬
溶溶溪口云,才向溪中吐。
不复归溪中,还作溪中雨。
1.用韵:仄起不入韵,仄韵。
2.平仄:平平平仄平,平仄平平仄。仄仄平平平,平仄平平仄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诗言溪中水气,蒸化为云,既腾上天空,当不得更归溪内,而酿云成雨,仍落溪中。雨复化水,水更生云,云水循环而不穷。可见无往不复,不生不灭,名理即禅机也。以诗格论,如游九曲武夷,一句一转,愈转愈深。以音节论,颇近汉魏古诗。在诗家集中,亦称佳咏。出自闺秀,可谓难能。


啰唝曲—刘采春
不喜秦淮水,生憎江上船。
载儿夫婿去,经岁复经年。
1.用韵:平起不入韵,下平一先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沈归愚评此诗,谓不喜、生憎,经岁、经年,重复可笑,的是儿女子口角。余谓故意重复,取其姿势生动,固合歌曲古逸之趣。且其重复,皆有用意:首二句言不喜秦淮水与生憎江上船者,乃因水与船之无情,为第三句张本。故接续言无情之船与水,竟载夫婿去矣。第四句经岁复经年,即年复一年,乃习用之语,极言分离之久,已历多年。虽用重复字,而各有用意。其第二首云:“那年离别日,只道住桐卢。桐卢人不见,今得广州书。”言书札偶传,行踪无定也。第三首云:“莫作商人妇,金钗当卜钱。朝朝江上望,错认几人船。”言凝盼归舟,眼为心乱也。三首中,先言分袂之情,第二首言客踪所在,第三首言盼归之切,情词既美,章法亦秩然。


哥舒歌—西鄙人
北斗七星高,哥舒夜带刀。
至今窥牧马,不敢过临洮。
1.用韵:仄起入韵,下平四豪。
2.平仄:丙型,丁乙丙丁。仄仄仄平平,平平仄仄平,仄平平仄仄,仄仄仄平平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诗三百篇,无作者姓氏,天怀陶写,不以诗鸣,而诗传千古。三代下惟恐不好名,汉魏以降,诗家林立矣。汉初,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之曲,惜其词不传。此西鄙之人,姓氏湮没,而高歌慷慨,与“敕勒川,阴山下”之歌,同是天籁。如风高大漠,古戍闻笳,令壮心飞动也。首句排空疾下,与卢纶之“月黑雁飞高”皆工于发端,惟卢诗含意不尽,此诗意尽而止,各极其妙。


答人—太上隐者
偶来松下,高枕石头眠。
山中无历日,寒尽不知年。
1.用韵:平起不入韵,下平一先。
2.平仄:a。
3.对仗:无对仗。
岁月者,以之纪万端人事也。太上隐者,不知何许人,削迹荒崖,自甘沦灭。修短听诸造物,富贵等于浮云,家室视同逆旅,将欲掷世界于陶轮而外,则岁月往来,与我何预。不知有汉,无论晋魏。偶在松阴深处,枕石高眠,若枯木残僧,悠然入定。无日亦无时,去来今不计也。刘后村诗:村叟无台历,梅开认小春。可称高致。今观隐者之诗,觉着意梅开,尚有迹象也
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