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27日星期五

此一战国,彼亦一战国

       正像国人喜欢翻拍三国故事一样,日本战国时代的故事也是日本影视作品常见题材。近来连看了两部日本电影,《本能寺酒店》和《忍者之国》,背景都是日本战国时代,也都与大名鼎鼎的织田信长有瓜葛。其历史背景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国的明代。然而其故事中人的思想行为确实和更早的中国战国时期相仿,可以说是具体而微的(中华)战国时代。两部电影的主旨,正可以用(中国)战国时期儒家经典《孟子》两段文字概括。
       与《忍者之国》相对应的文字是:
       孟子见梁惠王。王曰:“叟不远千里而来,亦将有以利吾国乎?”
       孟子对曰:“王何必曰利?亦有仁义而已矣。王曰‘何以利吾国’?大夫曰‘何以利吾家’?士庶人曰‘何以利吾身’?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。万乘之国弑其君者,必千乘之家;千乘之国弑其君者,必百乘之家。万取千焉,千取百焉,不为不多矣。苟为后义而先利,不夺不餍。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,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。王亦曰仁义而已矣,何必曰利?”。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
       与《本能寺酒店》相对应的文字是:
       孟子曰:“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生亦我所欲,所欲有甚于生者,故不为苟得也;死亦我所恶,所恶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辟也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,则凡可以得生者,何不用也?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,则凡可以辟患者,何不为也?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,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,所恶有甚于死者,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。《孟子 告子上》
       看日本人拍的电影,常感慨他们的做事认真,注重细节。尤其是小津安二郎、山田洋次一脉家常系列,特别耐看(当然此两剧俱不是小津的路数,一为穿越剧,一为武打加黑色幽默)。然而一看他们讲历史,讲道理,中华人士就不免自然产生历史的厚重感,油然而生道德的优越感。想想也是,中国人两千年前的乱象,二两千年前就懂的道理,日本人五百年前才经历,才体会。如上孟夫子所述的道理经汉唐宋明至今,已经成为“伦常”,即如常识一般,无须如电影中的日本人茧子、无门那样,必须历经生死穿越,血火考验才能领悟。所以看他们那样认真辛苦,便有小题大作的感觉。
       然而“知”道和“行”道不是一回事,正象老和尚(鸟窠道林禅师)讲得那样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三岁孩儿虽道得,八十老人行不得。”《忍者之国》借剧中人大膳的台词做结:“虎狼一族的血液终将遍布天下。”意指当下日本犹是驱利者的天下。那么,今日中国乃至今日世界又何尝不是呢?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