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6日星期六

莲雾

       生活在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,一大便宜事是:市场上的货品也和街上的人一样,什么来路的都有。本人嘴馋,禀承“想要知道梨子滋味,就得亲口尝一尝”的金科玉律,对于眼生的水果都想尝一尝。正如揣着游龙戏凤的痴心梦想外出猎奇猎艳,结果遭遇的多半是些野鸡野鸭一样,大胆尝试往往会吃苦果。有的也不是果品本身的问题,而是自己不知其何为生、何为熟,何为当令、何为新鲜,由着自己胡乱吃将去,结果必然不妙,所以,从古至今“自食其果”就是一贬义词。
       当然,“尝新”、“猎奇”、“猎艳”的结果假如都是一套套的杯具,恐怕这些词今天早已不存在了。“自古成功在尝试”,尝试一下莲雾应该不会失败的。
       初见莲雾于超市,两三颗卧于泡沫盒中,外包一层薄膜,里裹一身泡沫网眼衫,贴身又是一透明薄膜套,饶是如此层层呵护,嫩红娇艳的体态依然隐约可见,越发显得珍稀可贵、玲珑可爱。
       去除包装后,托于掌中,盈盈欲舞。体态如悬铃,粉嫩如莲花。肤施薄腊,轻弹得破,与其相比,再嫩的葡萄皮也都是饱经风霜的;用刀当中剖开,肉如冰脂,雨雾弥蒙,呈半透明状,令人作烟雨山岚想。所谓“莲雾”,“莲”描绘其形,“雾”传神其质。真是名至实归,诗情画意。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终于要品尝了,轻轻一咬,清灵灵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,脆生生出落的别样鲜。清甜脆口,多汁无核,止渴生津,齿颊留香。果是仙果,人是神仙,神仙姐姐、姐姐神仙,再无一点差别。
       吃得此果,便不奇怪为什么美好的东西往往被人神话。据我揣测,《西游记》里五庄观的人参果其现实生活中的原型,极有可能就是莲雾。
       先看其外观
       “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,只见向南的枝上,露出一个人参果,真个象孩儿一般。原来尾间上是个扢蒂,看他丁在枝头,手脚乱动,点头幌脑,风过处似乎有声。” (《西游记》)
       初生婴儿俱是粉嫩的,正与莲雾的色质相似,且“丁在枝头,手脚乱动,点头幌脑,风过处似乎有声”,正是因其形状如悬铃,由所见引发若有所闻,这就是美学所说的“通感作用”
       再看其采摘过程:
       “那猴子原来第一会爬树偷果子。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,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。他也随跳下来跟寻,寂然不见;四下里草中找寻,更无踪影。”(《西游记》)
       这情形也和成熟的莲雾易落的特征相符,网上有篇描写采摘莲雾的博客中记叙:
      “到了莲雾树旁,让我兴奋,就像小时候摘山楂似的,一手抓住挂满果的枝头往下拉,一手去摘枝上的莲雾。谁知手还没够到果,那十多颗莲雾竟然像听到命令似的齐刷刷掉在了地上,立时摔成了一摊果汁。见此情景,我一下窘在那里,手都收不回来了。小姑娘见状,不但没怪我,反倒甜甜地笑了起来,她一边笑一边把我拉开说:‘看着,我来摘。这摘莲雾是功夫活,稍一碰就会脱枝。细皮嫩肉的,掉地就捡不起来了。’ ”
        最后体会其食用滋味
       “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。那八戒食肠大,口又大,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,便觉馋虫拱动,却才见了果子,拿过来,张开口,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,却白着眼胡赖,向行者、沙僧道:‘你两个吃的是甚么?’沙僧道:“人参果。’八戒道:‘甚么味道?’行者道:‘悟净,不要睬他!你倒先吃了,又来问谁?’八戒道:‘哥哥,吃的忙了些,不象你们细嚼细咽,尝出些滋味。我也不知有核无核,就吞下去了。’”(《西游记》)
       咱家倒是特意地“细嚼细咽”来着,可还是觉得毫无渣滓、毫无挂碍,一味的口滑,空灵得有如临去秋波的那一转,不由你把握,却给你留下万种思量。
       行了,好话已经说完,回到现实,不免又见着添堵的东东。在今天这个作孽的时代,许多美好的东西终难逃东施效颦式的恶搞,如“菊花”、“同志”、“吹箫”等等,莲雾也难幸免。有姑娘其貌不扬,长了个壁肥肉厚的“狮子朝天鼻”,也叫“蒜头鼻”的,如今到了美容整形外科大夫那里,有了一个娇艳的新名字:“莲雾鼻”。这帮拿人脸蛋打草稿的家伙,真能糟蹋好东西啊!虽然中听,奈其不中看何!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